“五醫聯動”促進深港醫療跨境對接

CI632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順利開展。受訪單位供圖近年,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下稱“自貿區醫院”)在前海合作區掀起一股深港同質化醫療服務新熱潮。通過引進最先進的人工耳蝸、開設深圳首傢港澳居民服務中心

“五醫聯動”促進深港醫療跨境對接

CI632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順利開展。受訪單位供圖

近年,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下稱“自貿區醫院”)在前海合作區掀起一股深港同質化醫療服務新熱潮。通過引進最先進的人工耳蝸、開設深圳首傢港澳居民服務中心和國際化社康服務站、通過香港醫師及護士內地短期執業註冊等舉措,自貿區醫院成功助力深港醫療跨境銜接再進一步,為民眾打造了國際化、高水準、高品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新范式。

2020年8月,深圳市人大頒佈《深圳經濟特區前海蛇口自由貿易試驗片區條例》;2021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的若幹措施》,其中明確:在港澳已經批準上市但是尚未獲境內註冊批準的,可以在指定的自貿片區醫療機構使用;港澳醫師和護士經備案後可以在自貿片區多點執業。

為打通深港跨境醫療服務的痛點,自貿區醫院積極探索建立“整合型國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港醫通、藥械通、醫商保通的基礎上,探索醫學教育和醫企五個方面實現無縫銜接(即“五醫聯動”),將國際化醫療衛生與健康服務共享推向高潮。

撰文:劉倩希 王霏

深港融合

打通跨境醫療服務“堵點”

根據國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醫聯動的工作要求以及居住內地的港澳居民實際需求,自貿區醫院以“整合型國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借鑒Medical Mall模式,初步打造了集臨床、科研、教學、管理、國際交流與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國際醫療衛生與健康服務共享平臺,打通跨境醫療服務“堵點”。

去年12月5日,自貿區醫院前海國際人才港社區健康服務站(下稱“社康站”)正式開業,9名香港醫師、護士在自貿區醫院執業,提供線上、線下的港式醫療服務;港澳藥械正式落地;開通了58傢商業醫療保險的直接結算;標志著由“自貿區醫院國際部——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前海合作區國際化社康”構成的“整合型國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雛形已具。

借助於整合型國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高效資源配置及深港合作的基礎,社康站將暢通社康與醫院、社康與港醫的綠色雙向轉診通道,實現“全科與專科融合”一站式的診療服務,促進深港醫療跨境雙向融合。

這是前海合作區首個引入香港和國際化合作運營與管理模式的非營利性公立一級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讓居民足不出前海就能享受到“國際化、港式”的診療服務,也將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顯著優勢吸引港人“北上”跨境就醫。

“合作釋放發展潛力,融合賦能提質增效。”自貿區醫院黨委書記駱旭東表示,“在‘三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及前海特殊政策紅利效應進一步釋放的重大機遇下,這種‘整合型國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是建成跨境合作的裡程碑,更是港澳跨境醫療服務融合的端倪,‘健康灣區’未來可期。”

駱旭東介紹,香港與內地醫療體系相比,最大的優勢在全科,即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促、防、診、控、治、康能力。“因此,我們將醫學教育概念融入‘五醫聯動’,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醫務中國等按照港澳全科醫生標準聯合培養全科醫學人才。”駱旭東說道。

以該社康站為平臺,自貿區醫院借助香港全科醫學先進完善的教育培訓和評定審核體系優勢,參考香港基層全科診療模式,構建以全科醫生為核心,全科護士、營養師、康復治療醫師等共同參與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在此之前,自貿區醫院已在深港醫療融合方面做了前提探索。2021年,為貫徹落實《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該院與聯合醫務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啟用國際名醫診療中心,並開通互聯網國際診療平臺,為兩地居民提供“港醫通”服務,標志著香港醫療健康服務正式落地南山,打破居民赴港就醫“壁壘”。

次年,雙方再次攜手試運行“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啟動國際全科醫療人才培訓項目。該中心引入香港診療模式,以國際標準全科醫療服務為核心,以“港式全科 醫院專科”協作為基礎,憑借優質的服務與靈活便利的支付方式,為港澳、外籍人士及購買港澳或國際保險的居民提供港式全科診療、深港醫生協作專科診療、多語種陪診、診後健康隨訪等一站式醫療服務,為港澳居民在深圳乃至大灣區安居樂業提供醫療保障。

綠色通道

醫療服務與“國際先進”接軌

2023年2月,自貿區醫院成功獲批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港澳藥械通”第二批指定醫療機構,為深港醫療合作的深入推進註入了新動力。

這是一條國傢特批的“綠色通道”——可以直接從港澳引進國際上的新藥、新器械。截至目前,自貿區醫院各批次共引進港澳藥品2種、港澳器械4種,目前已投入臨床使用6種。下一階段,自貿區醫院擬申報藥品共7種、器械共3種。

2023年6月28日,首批“港澳藥械通”獲批的藥品英克西蘭和阿培利司運抵醫院投入臨床使用。同年12月22日,深圳市首批“港澳藥械通”獲批器械——科利耳CI632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體和聲音處理器)在該醫院投入臨床使用。

不僅向千裡之外的患者傳遞重獲新生的希望,“港澳藥械通”也讓大灣區患者切實受益。“這次在傢門口就能享受到與國際先進同步的設備,對我而言非常便利。”27歲的深圳人張先生是首批受益患者中唯一一名成年人。

駱旭東介紹,這次CI632人工耳蝸從遞交申請到獲得批件、加快落地,整個過程十分順暢,很大程度上保障這些患者更早地步入有聲世界。對患者而言,不僅空間上離“最先進的設備”更近了,手術費用能使用醫保,部分符合標準的患者還能報銷一定比例器械費用,享受先進技術的同時有效減輕傢庭負擔。

“‘港澳藥械通’政策實施近一年,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經驗與啟示——乘好自貿區和前海合作區政策東風、運用創新模式、通過先進技術、造福更多患者。”駱旭東表示,自貿區醫院堅持以病人需求為導向,運用醫院平臺整合各方資源,提供與國際接軌的醫療服務,踐行公立醫院的責任與擔當。

搭好平臺

建設國傢級創新型自貿片區醫院

2022年6月6日,深圳出臺《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培育發展壯大“20 8”產業集群。南山區聚焦“14 7”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在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佈局發力。

自貿區醫院註重醫療與產業融合,充分利用《深圳經濟特區前海蛇口自由貿易片區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細胞與基因產業促進條例》政策紅利,著力建設生物醫藥臨床轉化應用協同創新平臺。2023年,自貿區醫院在幹細胞臨床轉化平臺、免疫細胞臨床轉化平臺、3D打印數字口腔平臺、醫美綜合服務平臺、一期臨床試驗病房、GCP綜合服務平臺等特色平臺持續深耕,取得一定突破。

其中,在幹細胞臨床轉化方面,完成幹細胞臨床研究平臺建設,提交機構備案及2項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獲得國傢藥監局批準作為分中心參與幹細胞治療感染引起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試驗,入組患者3例,完成短期安全性評價,實現了深圳市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應用領域的歷史性突破。

此外,推動免疫細胞的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已立項1項IIT項目;初步建成I期藥物臨床試驗平臺,建立符合FDA和EMA標準的SOP體系。

2023年,自貿區醫院建立“臨床醫師 科學傢 專職科研人員 企業傢 科技金融”創新型團隊,探索公立醫院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下店上廠”的創新型學科臨床口腔醫學中心、國際皮膚醫學中心實體運行,獲得國傢專利3項、醫療器械II類註冊證2項,個性化數字口腔種植服務患者1276人次;直接科技成果轉化近1000萬元。

新突破意味著新擔當、新作為。“我們將以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立醫院樣板目標,以創三甲和國傢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為抓手,借助自貿片區和前海合作區戰略平臺,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整合港澳及國內外資源要素,切實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醫療護理質量,全面開啟高質量建設國傢級創新型自貿片區醫院的新征程。”駱旭東說道。

搜虎頭條, 发布者:天天娛樂,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sohunews.net/jiankang/31504.html

讚! (0)
Previous 2024年2月5日
Next 2024年2月5日

相关推荐